中呂·普天樂

[中呂]普天樂一般指本詞條

《中呂·普天樂》是元朝詩人張養浩創作的一首曲。 這首曲風格清新明快,語調婉轉自然,雖然篇幅短小,通篇僅有48字,但卻極能反應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,典故運用靈活無痕跡,細節描寫恰到好處,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作者擺脫官場污濁後的輕快心情。

基本介紹

  • 作品名稱:中呂·普天樂
  • 作者張養浩
  • 創作年代:元代
  • 文學體裁:曲
作品原文,注釋譯文,創作背景,作品鑑賞,作者簡介,

作品原文

折腰慚①,迎塵拜②。槐根夢③覺,苦盡甘來。花也喜歡,山也相愛④,萬古東籬⑤天留在,做高人輪到吾儕。山妻稚子,團欒⑥笑語,其樂無涯。
看了些榮枯,經了些成敗。子猷興盡⑦,元亮歸來⑧。把翠竹栽,黃茅蓋⑨,你便占盡白雲無人怪⑩。早子收心波竹杖芒鞋,遊山玩水,吟風弄月,其樂無涯。

注釋譯文

①折腰慚:陶淵明彭澤令,郡遣督郵至省,“吏請曰”‘應束帶見之。’淵明嘆曰:‘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?’即日解綬去職,賦《歸去來》。見蕭統《陶淵明傳》。這裡是作者以陶淵明自比。
②迎塵拜:晉潘岳諂附賈謐,每候其出,輒望塵而拜。見《晉羽·潘岳傳》。又高適在開元二十三年,因宋州剌史張九皋的推薦,擔任封丘縣尉。他在《封丘作》一詩中描寫自己任職期中內心的痛苦與矛盾說:“迎拜長官心欲碎,鞭撻黎庶令人哀。”“乃知梅福徒為爾,轉憶陶潛歸去來?“此兼用其事。
③槐根夢:即南柯夢。認為官場得意,不過是“槐根夢覺“而已。
④山也相愛:辛棄疾《賀新郎》:“我見青山多嫵媚,料青山見我應如是。情與貌,略相似。”這裡是化用他的語意。
⑤東籬:這裡代借隱逸處所束淋。
⑥團欒:同“團欒 ”,團圓,團聚。
⑦子猷興盡:子猷,即王徽之。《晉書·王徽之傳》:“嘗居山陰,夜雪初霽,月色清朗,四望皓然……忽忉戴逵,逵時在剡,便夜乘小舟詣之,經宿方至,造時裝店 不前而返。人問其故,徽之曰:‘本乘興而來,興盡而返,何必見安道(逵)耶?”見《世說新語·任誕》。
⑧元亮歸來:元亮,即陶淵明。他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澤令,便以不為五斗米折腰,辭官歸隱,賦《歸去來辭》。
⑨黃茅蓋:用黃茅蓋一座簡單的草堂。
⑩“你便”句:唐皎然《詩式》曾批評“大曆十才子”的詩歌,“竊占青山、白雲、春風、芳草,以為己有”。這裡用了這個典,但又不露痕跡。

創作背景

據後人推測,這首小令大約作於張養浩辭官回鄉後不久。當時,在官場沉浮30餘年的作者,認清了上層統治階級的黑暗腐敗,對其徹底失望,於是在肯燥企英宗至治二年借為父養老之名 辭官回鄉,過上了歸隱閒居的生活。

作品鑑賞

這首《普天樂》,風格清新明快,語調婉轉自然,雖然篇幅短小,通篇僅有48字,但卻極能反應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力,典故運用靈活無痕跡,細節描寫恰到好處,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作者擺脫官場污濁後的輕快心情。
首句通過兩個典故說明自己辭官歸隱的原因。“折腰慚”出自《晉書·陶潛傳》。據記載,陶淵明擔任彭澤令時,郡中排遣督郵到彭澤巡查,屬吏請求其正衣 冠、束冠帶迎接督郵,陶潛感慨不已,以為自己終究“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”, 旋即解印還鄉,從此不問官場事。 “迎塵拜”這一典故則出自《晉書·潘岳傳》。潘岳為人諂媚,依附於賈謐,每次賈謐外出,潘岳皆望塵而拜,極盡卑躬屈膝之醜態。這兩則典故,前者表彰陶淵明不為功名富貴屈節的高風,後者則表明自己對官場等級制度的痛恨,將自己為官的痛苦心理活動生動地展示出來,同時表明自己辭官的原因。
第二句中“槐根夢”的典故則來自唐代李公佐的《南柯太守傳》,作者將自己為官30年的經歷比作倚著槐樹做了一個夢。既然是夢,總有一天要醒來。 幸好自己及早從虛幻的夢中醒悟,過上了“苦盡甘來”的生活。視無數人趨之若鶩的官場生活為苦,反倒對平平淡淡的居家生活甘之如飴,可見作者獨具一格、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, 也為下文歸家後愜意的生活良尋幾樂奠定了基礎,轉合無痕、過渡自然。
“花也喜歡,山也相愛”,運用了移蘭辨淚汽情人景的寫法,賦予了原本沒有生命的花、山以人的情感,原本是作者悅意於自然的花草林木、山山水水,卻寫花草樹木鐘情於終El泛遊其中的 作者,匠心獨運,與辛棄疾《賀新郎棕戒戶》中“我見青山多嫵媚,料青山見我應如是。情與貌, 略相似”中所體現出來的意境頗相類似。
下旬中的“東籬”用來代指隱逸者的居所,出自陶淵明“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詩句。作者沉浸在隱居生活的歡樂之中,認為唯棗估凳有隱居才能保持內心的本真自然,使自己的道德節操逐漸升華。“做高人輪到吾儕”一句,直率活潑,氣勢高昂,隱約可見作者的得意之狀,心情歡快不言而喻。
曲終處,作者選取了隱居生活中最為打動人心的一個場面來描寫,“山妻稚子,團欒笑語”,妻兒家人歡聚一堂,談天說地,笑語不斷。這一幕“其樂無涯”的場景與前文描寫的齷齪官場形成了鮮明對比。

作者簡介

張養浩(1269—1329年),漢族,字希孟,山東濟南人。號晚檔宙雲莊,元代著名散曲家。詩、文兼擅,而以散曲著稱,歷任縣尹、監察御史、禮部尚書。以直言敢諫著稱。棄官歸隱後,因關中大旱,復出治旱救災,勞瘁而死。散曲集有《雲莊休居小樂府》,多寫寄情林泉之樂。間亦有關懷民瘼之作。代表作有《山坡羊·潼關懷古》等。
第二句中“槐根夢”的典故則來自唐代李公佐的《南柯太守傳》,作者將自己為官30年的經歷比作倚著槐樹做了一個夢。既然是夢,總有一天要醒來。 幸好自己及早從虛幻的夢中醒悟,過上了“苦盡甘來”的生活。視無數人趨之若鶩的官場生活為苦,反倒對平平淡淡的居家生活甘之如飴,可見作者獨具一格、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, 也為下文歸家後愜意的生活奠定了基礎,轉合無痕、過渡自然。
“花也喜歡,山也相愛”,運用了移情人景的寫法,賦予了原本沒有生命的花、山以人的情感,原本是作者悅意於自然的花草林木、山山水水,卻寫花草樹木鐘情於終El泛遊其中的 作者,匠心獨運,與辛棄疾《賀新郎》中“我見青山多嫵媚,料青山見我應如是。情與貌, 略相似”中所體現出來的意境頗相類似。
下旬中的“東籬”用來代指隱逸者的居所,出自陶淵明“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”的詩句。作者沉浸在隱居生活的歡樂之中,認為唯有隱居才能保持內心的本真自然,使自己的道德節操逐漸升華。“做高人輪到吾儕”一句,直率活潑,氣勢高昂,隱約可見作者的得意之狀,心情歡快不言而喻。
曲終處,作者選取了隱居生活中最為打動人心的一個場面來描寫,“山妻稚子,團欒笑語”,妻兒家人歡聚一堂,談天說地,笑語不斷。這一幕“其樂無涯”的場景與前文描寫的齷齪官場形成了鮮明對比。

作者簡介

張養浩(1269—1329年),漢族,字希孟,山東濟南人。號雲莊,元代著名散曲家。詩、文兼擅,而以散曲著稱,歷任縣尹、監察御史、禮部尚書。以直言敢諫著稱。棄官歸隱後,因關中大旱,復出治旱救災,勞瘁而死。散曲集有《雲莊休居小樂府》,多寫寄情林泉之樂。間亦有關懷民瘼之作。代表作有《山坡羊·潼關懷古》等。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